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二住民志/禮俗/生命禮俗/喪葬禮俗,頁371-377。
臺灣人一向最忌諱講死字,心理上多少有些不願面對這件殘酷的現實。萬一有人死亡了,過去最常用的字眼是「過身」、「走去」、「回去」、「走了」,近來多了一個名詞「往生」,不管怎麼講,就是不願提到一個「死」字。可是終究要面對親人死亡的事實,要如何看待身後事,近年來有很大的變化,也可看出一些喪葬禮俗的端倪。 本市自民國80年(1991)起至90年止,因為本市第一公墓開始禁葬及遷移,以作為交通大學與清華大學之校地,所以自民國80年起,市政府開始公告第一公墓禁葬事宜,至民國84年起開始以人工丈量墓基及抄寫墓碑碑文方式進行第一期墓籍調查。經過一年左右的努力,完成二千多座墓籍之調查,此區準備在遷葬完成後,移交以作為交大新校地者。民國86年起,委請測量公司進行第二期之墓籍調查,前後約一年左右,計完成六千多座墳墓之墓籍調查,此區為準備在遷葬完畢後,移交以作為清大新校地者。
本件內容節錄自《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二住民志〉,第371-377頁。(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民94年)
基於歷史文化之記錄需要不斷延續始能保存,新竹市政府於民國91年動工修纂《續修新竹市志》。延續前作《新竹市志》,續修的內容以民國75年至85年新竹市的各項資料為主,並針對市志有誤之處進行修正補充。續修三冊分卷跟市志一致,兼顧了地方志傳統,文字寫法更符合現代所需,讓有志於新竹市地方研究的新舊讀者,皆能閱讀便利並得到更多屬於新竹市特有的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