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二住民志/宗教信仰/寺廟/金山寺與其重修,頁324-326。
金山寺又名開臺金山寺,已被列為三級古蹟,在東門外金山面冷水坑東南畔,也稱金山禪寺,現行地址為仙水里金山路115號。 最初稱為香蓮庵,乾隆50年,塹城商人合組「郭、陳、蘇墾號」在金山面、大崎、雙溪設隘防「番」,閩南籍墾戶與客家籍佃農為祈求神靈庇護,崇祀觀音,是為闢建廟第一階段。咸豐3年(或謂10年),墾首郭家獻充地基,蓋茅創廟,至同治間改建,因寺前有泉迴繞冷水坑,許多文人騷客來此品茗,謂之靈泉試茗,為塹南八景之一,因此改名為靈泉寺。光緒15年由當時竹塹名人林汝梅捐款重新改建,廟宇百坪,地基百五十坪,稱「長清禪寺」。後以其地在金山面而改稱金山寺。
本件內容節錄自《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二住民志〉,第324-326頁。(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民94年)
基於歷史文化之記錄需要不斷延續始能保存,新竹市政府於民國91年動工修纂《續修新竹市志》。延續前作《新竹市志》,續修的內容以民國75年至85年新竹市的各項資料為主,並針對市志有誤之處進行修正補充。續修三冊分卷跟市志一致,兼顧了地方志傳統,文字寫法更符合現代所需,讓有志於新竹市地方研究的新舊讀者,皆能閱讀便利並得到更多屬於新竹市特有的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