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蓮寺與其慶成酧恩五朝圓醮

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二住民志/宗教信仰/寺廟/竹蓮寺與其慶成酧恩五朝圓醮,頁317-321。

竹塹地區有佛寺的出現,當以竹蓮寺為最早,早期稱為觀音亭,即使在現今八、九十歲的老人家口中,仍習慣上稱為觀音亭。它是新竹地區五十三莊閩客共同的信仰。 竹蓮寺在古稱巡司埔的南門外,即今竹蓮里竹蓮街100號。根據《新竹文獻會通訊》及《竹蓮寺沿革》之記載,康熙末年,流寓農民在南門外御史崎平埔,初建一草菴小祠,來供奉觀音佛祖,相傳特別的靈驗。嗣後北莊業戶王世傑捐獻地基及香火租穀。到了乾隆46年有信徒莊仕德等人倡議遷建於巡司埔現址,始稱竹蓮寺。本廟坐向艮坤、丑未。道光5年(1825)塹城仕紳林紹賢等改修在前,道光9年林祥雲等續修在後。同治5年(1866)至同治12年住持許德麟及紳民等由故址重新改建一座二進,左右建兩廊;計費銀六千五百六十二圓二角,終於完成竹塹之大佛寺竹蓮寺,宇一百坪,地基二百坪。

本件內容節錄自《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二住民志〉,第317-321頁。(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民94年)

基於歷史文化之記錄需要不斷延續始能保存,新竹市政府於民國91年動工修纂《續修新竹市志》。延續前作《新竹市志》,續修的內容以民國75年至85年新竹市的各項資料為主,並針對市志有誤之處進行修正補充。續修三冊分卷跟市志一致,兼顧了地方志傳統,文字寫法更符合現代所需,讓有志於新竹市地方研究的新舊讀者,皆能閱讀便利並得到更多屬於新竹市特有的知識。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