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移風易俗的新竹關帝廟

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二住民志/宗教信仰/寺廟/移風易俗的新竹關帝廟,頁313-316。

新竹關帝廟位於新竹市南門街109號之1(如照片2-4),創建於清乾隆41年,由淡水同知王右弼所倡建。為塹城官祀四大廟宇之一。同治10年(1871),同知周武濂目睹失修近百年,因國庫空虛,乃勸紳民捐款重修。右旁建一間為馬欄;左側另建一座三進,同祀觀音。廟宇219坪、地基230坪。 光緒21年日治初年,本廟被日軍充作陸軍憲兵隊駐屯所,於明治31年(1898)歸還本廟始復祀典。昭和13年(1938),新竹地方人士再次發動募捐重修本廟。由於日人當時禁止台人學習漢文,以絕台民對中國之懷念,但前清廩生吳逢沅、通儒鄭得時、范耀庚,獲新竹地方人士支持,在本廟設六也書塾,專授漢文,弦歌不輟,對保存固有文化及提升民族精神功不可沒。

本件內容節錄自《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二住民志〉,第313-316頁。(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民94年)

基於歷史文化之記錄需要不斷延續始能保存,新竹市政府於民國91年動工修纂《續修新竹市志》。延續前作《新竹市志》,續修的內容以民國75年至85年新竹市的各項資料為主,並針對市志有誤之處進行修正補充。續修三冊分卷跟市志一致,兼顧了地方志傳統,文字寫法更符合現代所需,讓有志於新竹市地方研究的新舊讀者,皆能閱讀便利並得到更多屬於新竹市特有的知識。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