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二住民志/語言/方言區劃/北方官話,頁253-254。
新竹市在日治時期是日本南進的重要軍事基地,布署有多種軍事單位;至民國39年中國大陸各省軍民和眷屬,隨國民政府轉進臺灣,早期新竹市內外省人口移入的居住地區,即都是集中原來日本人移住地帶,填補了日本人撤離後的空間;而都市外環則為軍眷村聚集。由各軍種部隊軍人和其眷屬所形成的眷村,最初多半安置在日本部隊遺留的倉庫、兵營、宿舍,以及採取向民宅租屋等方式居住;新竹市眷村的設置,在發展過程中,往往形成隔離式的「族群分區」,並構成新竹市社會和人口發展的特色。 截至目前,新竹市內的外省籍人口仍呈現集中眷村發展的態勢。新竹市列管眷村有47個,改建成的村計有五個:竹華新村、慈恩八村、文教新村、復國新城、懷德新城。舊制辦改建中眷村計有二個:公學新村、第三村。
本件內容節錄自《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二住民志〉,第253-254頁。(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民94年)
基於歷史文化之記錄需要不斷延續始能保存,新竹市政府於民國91年動工修纂《續修新竹市志》。延續前作《新竹市志》,續修的內容以民國75年至85年新竹市的各項資料為主,並針對市志有誤之處進行修正補充。續修三冊分卷跟市志一致,兼顧了地方志傳統,文字寫法更符合現代所需,讓有志於新竹市地方研究的新舊讀者,皆能閱讀便利並得到更多屬於新竹市特有的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