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一土地志/歷史勝蹟/古蹟/指定古蹟/新竹鄭氏家廟,頁180-181。
(一)基本資料 新竹鄭氏家廟第三級祠廟新竹市北區北門里北門街175號
(二)歷史沿革 竹塹北門鄭家世居福建漳浦,明末時由漳浦遷居金門(梧江)。乾隆年間,鄭家第三世之國唐、國周、國慶三兄弟自金門遷居來台,居住於後龍。後來為避分類械鬥,國唐之子崇和與國慶之子崇科遷至竹塹定居。 遷居竹塹之後,鄭家逐漸富庶,尤其崇和之子用錫進士及第之後,鄭家之地位更是急遽大幅提昇,成為地方望族。 道光10年,鄭家為飲水思源,先在金門建立家廟。咸豐3年用錫與堂弟用鑑商議,由碩德、文美、文哲、文哺、文瑞、文理、文超、碩俊等八房共同出資,在竹塹北門興建家廟,每年上元與冬至時舉行祭祀。
本件內容節錄自《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一土地志〉,第180-181頁。(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民94年)
基於歷史文化之記錄需要不斷延續始能保存,新竹市政府於民國91年動工修纂《續修新竹市志》。延續前作《新竹市志》,續修的內容以民國75年至85年新竹市的各項資料為主,並針對市志有誤之處進行修正補充。續修三冊分卷跟市志一致,兼顧了地方志傳統,文字寫法更符合現代所需,讓有志於新竹市地方研究的新舊讀者,皆能閱讀便利並得到更多屬於新竹市特有的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