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一土地志/市街/市郊自然村的變化/戰後莊頭的變化,頁140-163。
戰後初期,新竹市郊的莊頭多維持日治時代的原貌,並無太大改變。民國70年代以後,工業化和都市化的腳步加快,市郊地區或陸續設置各種中小型工廠,或不斷因居住的需求,興起一座座的公寓大樓,以致對原來的莊頭,造成不少衝擊。 一、影響庄頭變化的因素 (一)工廠、工業區的因素 民國60年代初期,新竹市的工業化程度尚淺,登記有案的工廠數約在1463家左右,其中,除位於市區的9條主要街道,擁有較多工廠分布外(表4-5),其餘各街道的工廠數皆不滿30家。
本件內容節錄自《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一土地志〉,第140-163頁。(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民94年)
基於歷史文化之記錄需要不斷延續始能保存,新竹市政府於民國91年動工修纂《續修新竹市志》。延續前作《新竹市志》,續修的內容以民國75年至85年新竹市的各項資料為主,並針對市志有誤之處進行修正補充。續修三冊分卷跟市志一致,兼顧了地方志傳統,文字寫法更符合現代所需,讓有志於新竹市地方研究的新舊讀者,皆能閱讀便利並得到更多屬於新竹市特有的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