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治時代的都市機能分布

日治時代的都市機能分布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日治時代的都市機能分布

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一土地志/市街/都市機能的重組/日治時代的機能分布,頁112-117。

臺灣割日以後,日治政府於明治29年(1986),將清代本市磚城內及其附廓地區,合併為新竹街。明治34年實施廳制時,廳下設街、庄,作為基層行政單位。新竹街因係廳治所在,不僅具有行政、文教、商業等機能,且人口也較密集,故再區分為東門、西門、南門、北門、東門外、西門外、南門外、北門外、和枕頭山腳九個土名。大正9年(1920),臺灣改廳置州,州下設郡,郡下設街、庄,街、庄下設町、字。原新竹街和外圍水田、東勢、崙仔等17個庄合併成新竹「街」,原新竹街的九個土名,升格為大字。昭和5年(1930),新竹街改制為新竹市;昭和10年,新竹市調整町、字區域及其名稱,將舊有的東門、西門、南門、北門、東門外、西門外、南門外、北門和枕頭山腳九個大字,重新調整為東門町、西門町、南門町、北門町、表町、旭町、榮町、錦町、田町、花園町、黑金町、新興町、住吉町、宮前町、新富町等15個町。

本件內容節錄自《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一土地志〉,第112-117頁。(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民94年)

基於歷史文化之記錄需要不斷延續始能保存,新竹市政府於民國91年動工修纂《續修新竹市志》。延續前作《新竹市志》,續修的內容以民國75年至85年新竹市的各項資料為主,並針對市志有誤之處進行修正補充。續修三冊分卷跟市志一致,兼顧了地方志傳統,文字寫法更符合現代所需,讓有志於新竹市地方研究的新舊讀者,皆能閱讀便利並得到更多屬於新竹市特有的知識。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撰寫者
新竹市政府
貢獻者
撰稿人
陳國川
創作者
新竹市政府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7/12
ISBN
9860024642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新竹市政府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