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一土地志/市街/市街發展與環境的關係/市街的發展/關帝廟,頁82。
乾隆39年淡水同知王右弼上任後,因「廳治移駐新境,踰二十年所。址處荒遠,一切規則闕如。」有感於「念斯地荒則恆味於所嚮,遠則宜散教以神;遂亟謀建廟,用崇秩祀。」而於乾隆41年倡建。廟建成後,道光3年縣丞王承烈曾予重修;咸豐3年(1853),廟曾因械鬥而燬,但旋重建。同治10年邑紳重修,並於左側增建馬軍廟,右側增建觀音廟。明治28年日軍進入新竹城時,曾以本廟權充憲兵屯所;明治31年憲兵屯所他遷,本廟恢復定期祭祀。
本件內容節錄自《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一土地志〉,第82頁。(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民94年)
基於歷史文化之記錄需要不斷延續始能保存,新竹市政府於民國91年動工修纂《續修新竹市志》。延續前作《新竹市志》,續修的內容以民國75年至85年新竹市的各項資料為主,並針對市志有誤之處進行修正補充。續修三冊分卷跟市志一致,兼顧了地方志傳統,文字寫法更符合現代所需,讓有志於新竹市地方研究的新舊讀者,皆能閱讀便利並得到更多屬於新竹市特有的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