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一土地志/市街/市街發展與環境的關係/市街的發展/長和宮,頁82。
址在今北門街和愛文街交點,是乾隆7年淡水同知莊年和、守備陳士廷所創建的媽祖廟;清朝嘉道之際,集中竹塹北門的郊商舖戶,曾以長和宮為會所,組成「金長和」公號。長和宮因址在竹塹磚城之外,故又被稱為外媽祖宮,以和位於竹塹磚城內的另一媽祖廟天后宮區別。長和宮於民國74年被內政部定為三級古蹟,廟內古匾甚多,廟左牆外有古碑三座。其左鄰,附有一水仙宮,祀水仙尊王(大禹),係同治2年北門舖戶所捐建。
本件內容節錄自《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一土地志〉,第82頁。(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民94年)
基於歷史文化之記錄需要不斷延續始能保存,新竹市政府於民國91年動工修纂《續修新竹市志》。延續前作《新竹市志》,續修的內容以民國75年至85年新竹市的各項資料為主,並針對市志有誤之處進行修正補充。續修三冊分卷跟市志一致,兼顧了地方志傳統,文字寫法更符合現代所需,讓有志於新竹市地方研究的新舊讀者,皆能閱讀便利並得到更多屬於新竹市特有的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