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工業社會中的生育禮俗

新竹市志第二卷住民志下/禮俗(稿)/工業社會中的禮俗/生育禮俗,頁989-993。

第一項

懷孕

分娩、進補

客家人一般稱分娩為「輕」。 從前,婦女生產都會找「拾囝仔婆」接生。生產時,穿上婚嫁時穿的「育囝裙」,然後蹲在稻草上待產。之所以不在床上生產,乃是怕觸犯床神,產下畸形或死胎。產房通常會淨香,也避免「生眼」及燒東西,以防止煞到。產下嬰兒後,再拿砂土灑在該地。生產時所用的稻草不能燒,也不能丟火柴棒到該處,否則嬰兒會像被火燒到一樣。 生產後第三天殺雞煮雞酒。如果是生男孩,就殺公雞;如果是生女孩,就殺母雞。除了煮食雞酒外,產婦也喝生化湯,吃桔餅、陳皮、花枝殼補身。 除了以上的補品,產婦也有吃煎蛋「壓腹」的習俗。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二住民志下〉,第989-993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