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俗民社會時的年俗

新竹市志第二卷住民志下/禮俗(稿)/俗民社會時的禮俗/年俗,頁972-987。

第一項

一月

(初一)

新正

初一到初五即所謂「新正」,也稱新春。 這一天,家家戶戶皆拜神祭祖,門口結八仙綵、懸紅綵,廳堂點燈,神桌燃燭。神桌上供疊柑塔,供拜甜粿、菜頭粿、芋粿、發粿等年粿,年粿上插有「飯春花」。香爐前,則供奉紮紅的麵線三杯。神前、祖先靈牌前供奉清茶、甜茶(紅棗茶)、甜料(甜仁、紅棗、糖果等類)。神桌前的八仙桌皆會圍上桌圍(即桌裙),桌上或排香爐,或放水仙花、牡丹、梅花等高貴名花。 祭祖拜神畢,男女老幼皆穿新衣,攜甜料、柑橘、金紙、香燭等,到各寺廟燒香禮拜,祈求新年福祥。此謂「行香」。 隨後會四處拜年,稱「賀正」或「拜正」。賀客登門,須請吃甜料、喝甜茶、俗稱「食甜」。食甜時,通常會也說句吉利話,如:「食紅棗,年年好」。 一般而言,年初一通常不煮飯,大都吃年夜飯的剩菜。習俗裡並未硬性規定該吃些什麼,但也有人初一早上吃齋。 新正期間,民間有許多禁忌,如「忌吃粥,以防遠行下雨」、「忌掃地,避福氣飛散」、「忌用剪刀、忌毀器具、忌放惡言、忌打罵哭泣,以求一年平安」。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二住民志下〉,第972-987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