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寺廟與教會(堂)的地理分布

新竹市志第二卷住民志下/宗教(稿)/寺廟與教堂/寺廟、教堂的歷史與地理分佈/寺廟與教(會)堂的地理分佈,頁929-934。

本市面積104.0964平方公里,行政區域共劃分為14個里,共包括110個里,平均每里有2.6座寺廟、教(會)堂每平方公里也有2.3座寺廟、教(會)堂,此與全島每14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廟宇比較起來(註42),顯然密度高出甚多,充分表現本市市民宗教信仰的濃厚。 其次,從表演二可以看出本市各聯里的寺廟、教(會)堂分佈並不均勻,各有其特色。在進一步分析各聯里的寺廟、教(會)堂分佈之前,先對各聯里的地理、歷史背景略作介紹。 在本市的14個聯里中(參見圖一),東門、南門、西門及北門等四個聯里大致代表舊新竹城的範圍,歷史最為悠久,也是最傳統的區域,居民大多是世代定居,鄰里關係至為緊密的地區,並發展成為本市的商業中心。這個核心區域之外,另有4個外圍聯里,包括竹蓮、客雅、東勢與士林等,又各有其特色。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二住民志下〉,第929-934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