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二卷住民志下/宗教(稿)/寺廟與教堂/佛寺與齋堂/竹蓮聯里的佛寺與齋堂/靈隱寺,頁887-888。
位於柴橋里明湖路1135號。 本寺屬曹洞宗,供奉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觀音、地藏王孔明……等,分祀於感化堂、極樂殿、藥師殿中。 靈隱寺前稱感化堂,堂中所祀孔明為一糕餘公會所供奉,初時寄祀於民家(約七十年前),因神明靈顯,降乩救世,民國十三年由何李鎰捐獻基地,經信徒蔡神扶、鄭榮樹、林培祥、楊定坡、湯江水等五人捐資建堂,名感化堂,主祀釋迦佛,配祠諸葛武侯(即孔明),俗稱孔明廟。至民國十六年(丁卯)添建七級靈壽塔,其後經鄭肇基、杜陳宜等倡議,經由開山住持翁妙全尼師擴建而成靈隱寺,於民國二十一年(壬申)落成,而後又陸續增建極樂殿、靈寶塔等(註30)。 開山住持翁妙全尼師圓寂後,由鄭寶(一作保)真接掌住持,其後因離寺,眾推無上法師接掌,其間曾一度設立靈隱佛學院(民國四十年代),迄民國五十五年,無上法師逝後,經信徒大會又另推舉鄭寶真、陳添、智進三人為管理人,翌年信徒大會又另推選聖法法師為住持。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二住民志下〉,第887-888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