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二卷住民志下/宗教(稿)/寺廟與教堂/土地廟/東勢聯里的土地廟/水源里溪州庄福德宮,頁853。
位於水源里13鄰千甲路52巷1號。 主祀土地公一尊,浮雕像一幅,配祀虎神,無塑像,只是龕下壁磚上的畫像,前供一香爐。 據附近居民之報導,福德宮之歷史在一百年以上,最早是供拜一石頭,為一三面壁之小祠,因靈驗,故百年香火不衰。牆壁上有錄文:「重建於民國六十二年農曆四月八日,坐落新竹水源里溪州路6號之4附近,十一月十四日落成入廟。」建廟經費是樂捐而來的,地點從未遷過,旁有一老榕覆蓋。基地二十坪,建物十三坪。 每年二月二日及八月十五日祭拜土地公,若有信徒還願則有演酬神戲。祭祀範圍,水源里十三鄰居民,無爐主、頭家,不收丁口錢,主要是樂捐。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二住民志下〉,第853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