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仁福宮

新竹市志第二卷住民志下/宗教(稿)/寺廟與教堂/土地廟/客雅聯里的土地廟/仁福宮,頁845。

位於南勢里延平路二段357巷126號旁。 供奉土地公金身二尊。鏡框三幅及土地婆。 本宮所在地原稱大南勢井下尾(即小南勢),光復後歸入依仁里,當地居民以郭姓居多,為同一祖先之派下,業米粉製造。本宮興建年代不詳,據聞日據時即有,民國三十五年改建,七十一年又新修建。 本宮未設管理委員會,每年擲選爐主一人、頭家八人、副爐主一人,由爐主負責每年祭祀經費。 正式祭儀於每年二月二日土地公生(拜過土地公後再拜青南宮諸神)及八月六日演地方戲。祭品有三牲、割包、酒、金紙。經費由爐主籌募丁口錢。祭祀範圍包括南勢里十二~十六鄰及十七鄰部份,約四百餘戶。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二住民志下〉,第845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新竹市政府
  • 貢獻者
    撰稿人
    莊英章
  • 創作者
    新竹市政府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7/12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政府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