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二卷住民志下/氏族(稿)/姓氏/各姓之姓源播遷及入臺經過/紀黎熊高歐賈陶侯金童/侯,頁603-604。
(1)姓源 候姓淵源不一,有姒姓之後,有姬姓之後,且有魏候奴氏的改姓。 《姓氏考略》:「一云,出自姒姓,夏后氏之裔,封於候,子孫以為氏。」 《元和姓纂》:「晉候緡之後,適他國,以候為氏。鄭有候宜多、生羽。魯有候叔夏、候犯。齊有候朝,魏有候贏。」 《路史》載:「魏候奴氏、渴候奴氏、吉引氏、俟伏候氏,並改為候氏。」 候氏望出上谷。 (2)播遷 候氏約於唐時播遷入閩。太和年間,有一位閩縣人候固,以進士登第,官至酈坊靈武節度使同平章事,以性仁厚雖談笑亦有規準,為鄉人所敬愛。又臺北縣三峽「劉氏宗譜」載:「有劉永濟者,名恆,約生當明季,因父被禍,自幼就養於候、林二家;及長,乃為候氏,開基於南安候林鄉,嗣又分廬川一派。」 (3)入臺及入墾本市 明永曆二十五年(1671),候完,候成由福建南安入墾今嘉義六腳兩溪村;為渡臺之始。入墾本市者由於資料欠缺,有待補充。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二住民志下〉,第603-604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