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二卷住民志下/氏族(稿)/姓氏/各姓之姓源播遷及入臺經過/宋方唐杜馬韓施姜顏翁/杜,頁574。
(1)姓源 《唐書》:「杜氏出自祁姓,在周為唐杜氏,杜伯為宣王大夫,無罪被殺,子孫分適諸候之國,居杜城者為杜氏。」 《元和姓纂》亦謂:「祁姓,帝堯裔孫劉累之後,在周為唐杜氏。成王滅唐,遷封於杜(在今陝西長安縣東南)。 杜伯為宣王所滅,杜氏分散……」。 《魏書》(官氏志謂):「獨孤渾氏改為杜氏。」 杜氏望出京兆、漢陽、南陽。 (2)播遷 杜氏源於京兆杜陵,周平王東遷,族人隨徒河南南陽。秦時,杜赫食采南陽衍邑。唐末,杜讓號率族人,隨王緒平黃巢亂。後代定居越州山陰。北宋傳至杜衍,應為一世祖。南宋末,避居福建同安,其後裔傳衍閩、粵地區。 (3)入臺及入墾本市 明崇禎年間(1628-1644),杜高鑾由福建同安馬鑾鄉入墾今臺南市南區灣裡。明清二代,杜氏族(稿)人渡海來臺者,多屬馬鑾始非杜仁派下。 來自福建泉州府同安縣者,雍正年間,杜將輝入墾今苗栗後龍,後裔移墾竹南,多有再遷居本市者。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二住民志下〉,第574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