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二卷住民志下/氏族(稿)/姓氏/各姓之姓源播遷及入臺經過/沈潘柯余倪詹賴高盧姚/余,頁563-564。
(1)姓源 《風俗通》謂:「秦由余之後。」 按:由余為春秋時代的晉國人,亡入戎,戎王聞秦繆公賢,使由余於秦以觀之。繆公與之語,以為賢,因留不遺。遺戎王女樂以間之,後由余降秦,為秦謀戎之策,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 《余氏重修族譜》則謂:「考我余氏之先,出自黃帝之子,曰囂……又三十餘世,至晉,後有後裔曰由余者…。」 《名賢氏族(稿)言行類稿》云:「代居龡歙州」(今安徽省歙縣)。 《姓苑》亦謂:「余氏今新安(在今河南省)大族,望出下邳(在今江蘇省北)、吳興(在今浙江省)、高陽。」 另有以夙采、武漢為堂號者。 (2)播遷 余氏入閩,據《漳州府志》,唐初陳元光開漳時已有固始余氏隨之入閩;至唐末有建陽人余鎬,字周京,為成通進士,除校書郎。僖宗荒嬉。鎬疏諫不納,以父老乞歸,黃巢陷建州,鎬避居莆田,王審知之據閩,辟召不應,耕隱壺山以終。由此可見余姓入閩,最晚應在王潮入閩之前。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二住民志下〉,第563-564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