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二卷住民志下/氏族(稿)/姓氏/各姓之姓源播遷及入臺經過/魏蕭趙廖羅孫鍾江傅梁/孫,頁554-555。
(1)姓源 孫姓淵源有三,一出自姬姓,二出自芋姓,三出自媯姓 。 《元和姓纂》謂:「周文王第八子衛康叔之後封於衛(今河南淇縣東北朝歌城),至武公子惠孫,曾為衛上卿,因氏焉。」 《唐書宰相世系表》謂:「孫出芋姓,孫叔敖後。又齊陳無宇之子書,伐莒有功,景公賜姓孫,食采於樂安(今山東博興縣北),子孫因亂奔吳,孫武為吳將,其後也。」 《漢書》載:「夏候嬰為勝令奉車,其曾孫頗尚主,主隨外家姓號公主,故公子孫又為孫氏。」 又《漢書》注謂:「荀卿避漢宣帝諱,改為孫氏。」 孫氏望出太原、東菀、吳郡、樂安。 (2)播遷 孫氏向南播遷入閩約在唐初,時陳元光開漳,已有孫姓隨之入閩。樂安郡《孫氏族(稿)譜》引謂:「……有祖諱蜊者,事唐,以將才著,引兵江右,平黃巢之亂,與李克用同功,遂封為東平候,定居虔化。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二住民志下〉,第554-555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