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眷村人的台灣經驗

新竹市志第二卷住民志下/氏族(稿)/居民/後期漢移民/眷村人的台灣經驗,頁468-480。

眷村人來自大陸各個省籍,因國共內戰而轉進來台,在此之前,幾乎所有的眷村人,對台灣這個島嶼完全陌生。究竟眷村人來台之前對台灣有什麼樣的「印象」?來台灣後,以一個異鄉人的眼光,對這塊土地產生什麼樣的台灣經驗和感受?就深度訪談到田野資料,從以下幾個面向進行整理和討論:

一、 來台之前對台灣的「想像」 大陸變色後,軍眷轉進台灣之前,除了沿海的福建和廣東一帶對台灣有些接觸之外,多數軍眷對台灣是陌生的,究竟大陸省籍的軍眷們來台之前的「想像」中的台灣是什麼樣子?以原陸軍大學(後來改為國防大學)教職員為主的國防新村為例,報導人鄒麟(註廿五)表示,民國三十七、八年,陸軍大學要撤退來台,但是有人決定回重慶,因為那時他們聽說台灣是「口袋型」的海島,也聽說台灣人都吃香蕉皮,睡馬路邊而不願來,現住在空軍十五村的報道人徐定(註廿六)說明,撤退來台時,大陸空軍基地有眷屬的人多半會攜眷同行,但那時有人聽說台灣是窮山惡水之地,因而將其妻小送回老家,完全沒有預料到會是現在這樣的情況。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二住民志下〉,第468-480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