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此張照片拍攝於金門。圖為金門鄉村景觀,一名老婦人和幼兒站在被砲毀的家園。金門砲戰不僅摧毀了許多村落,也對當地百姓造成巨大的心理衝擊,許多居民缺乏安全感,加上經濟因素,人口大量外流,以致於一些村莊幾致十室九空。此外,由於國共雙方仍處於交火,仍有可能會有砲火從天而降,故遷出避難的居民短時間內仍無法返家,鄉鎮裡的民宅也仍保持著損毀的樣貌,村落的時間仿若被凍結一般。自1958年8月23日開始,兩岸互以砲火轟擊,造成金門及廈門等地的民眾生命、財產損失慘重,在金門尤其以面對大陸地區的鄉村傷亡最為劇烈。民眾們在砲戰期間須得遠離自己的家鄉,搬遷至其他村落,甚至是山中的防空洞裡。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