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二卷住民志上/語言(稿)/新竹市的閩南語方言/分區說明/香山的方言/調查經過,頁232-233。
1991年7月起筆者帶幾名研究所學生網狀地對香山方言做了七、八次方言調查。 我們先是訪問海山罟長大、現住香山里的朱啓星老先生,朱老先生當年已九十四歲,重聽、無法接受字表調查,但我們把他的談話記下來,成了非常寶貴的語料。 然後我們調查大庄里的呂灶先生,呂先生當年八十一歲,仍然耳聰目明。我們也問了她的孫子、孫女呂立仁、呂美珍兄妹。 訪問到此,我們覺得香山方言和新竹市區方言、港南里的油車港方言只有音值的差異音類差異很小。呂氏兄妹新派的變化甚大,也是合乎台灣新派方言發展的總趨勢。 但我們再訪問同大庄里,呂灶的鄰居們,聽一聽街上人們的口音,發覺朱、呂這種口音在香山地區並非多數。舊香山鄉一地共存著兩個不同系統的方言。一種接近於新竹市區的偏同安腔;一種是香山地區的主流方言,頗富於三邑腔,尤其是晉江、惠安的味道。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二住民志上〉,第232-233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