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二卷住民志上/語言(稿)/新竹市的閩南語方言/分區說明/新竹市區的方言/調查經過,頁105-106。
新竹市區的閩南語老派音系相當穩定,個人差很小。一九九一年七月起筆者與張月琴教授,帶領學生潘科元、張屏生、蔡錦雀、許瑞芬等共六人,調查了三位發音人。其中尤以新竹76鄭衍宗先生調查得最為詳細。我們先是根據中央研究院《台灣漢語方言調查字表》為他做問卷,並與他做長時間對談。鄭衍宗先生是早期台灣默片時代的「辯士」,為默片做旁白,曾擔任職業性的「講古先」。所以我們借用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語音實驗室,請他錄了十幾卷「講古」。著者根據這些錄音帶一遍又一遍仔細聆聽,整理出音系,製成同音字表,將所聽得的素用漢字逐字填入表中,當漢字的打口,於難解字或口做了註解。另外,著者又選擇了具有史料價值和文學價值的對話講古,採用台灣語文學會所訂的轉寫系統「台灣語言音標方案」(TLPA),稍加補充,加以記音。整理之後,又前往新竹市,就疑問點,如人名漢字寫法、難解詞、字表中錄音語料未出現但預料新竹市區方言可能有的詞素...等作補充求證。新竹市只對鄭衍宗先生做這樣詳細的調查,其餘都只做重點調查,因此可以說本調查是以鄭衍宗先生為代表。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二住民志上〉,第105-106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