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二卷住民志上/語言(稿)/新竹市的閩南語方言/總說明/香山方言概況,頁102-104。
舊香山鄉的方言大体分成兩派,一派和新竹市區的偏同腔一致,另一派則應屬偏三邑晉江、惠安腔。兩派系統不同的泉州方言往往同時存在於一個村莊,各自保存著自己的音韻系統。我們所調查的都是世居於此的當地人,他們都是十八世紀就已移民來此,至今二百多年而兩種相類的方言同處一村,居然能夠各自保存各自的音韻系統、音類歸屬,極少相混,這未免是個奇蹟。 屬於新竹市區偏同安腔的方言,筆者調查了海山罟93及大庄80、大庄20、大庄19,屬於三邑腔的有大庄70,香山65,蚵寮(南港里)71、蚵寮55、蚵寮48三兄弟及蚵寮55。所謂三邑腔其實只有晉江、惠安的一點特色,不像新竹偏同安腔那樣接近同安腔。而且大庄、香山和南境的蚵寮也不太一樣,南境的蚵寮鄰接竹南,竹南近漳州腔,蚵寮方言吸收了許多漳州腔的成份,不如大庄、香山的泉州腔純粹。並且蚵寮三兄弟和蚵寮55又有許多不同,所以蚵寮可以另外劃成一區。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二住民志上〉,第102-104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