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二卷住民志上/語言(稿)/新竹市語言概說/新竹市民的語言生活,頁93-94。
新竹市地居台灣西北海岸,桃園縣、苗栗縣之間,為新竹縣所環抱。因無大山阻隔,冬季東北季風直吹,風勢很大 ,故有風城之稱。人口三十三萬,原為閩南人聚居之地,主要通行語言為閩南語。戰後轄內設置陸軍眷區、空軍眷區、大陸各省人口大批擁進;又因都市化的關係,鄰縣的客家人大批移居市區,族群結構變化極大,造成通行語言的多樣化。各族人口除山胞之外只有概略估計。據估計閩南籍55%,客家籍25%,外省籍20%,山胞678人(民國80年底市政府統計)。 新竹市各族群之間的溝通語言老派以閩南語為主,新派以國語為主。閩南人之間,老派全部說閩南語,新派閩南語與國語參雜使用,閩南語程度急速低落,許多年輕人閩南語說不完全。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二住民志上〉,第93-94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