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二卷住民志上/語言(稿)/台灣語言概說/台灣的客家話,頁87-88。
台灣客家語源自粵東嘉應州四縣;惠州海豐、陸豐;潮州饒平;閩南詔安、平和;閩西汀州永定。 源自福建的客家話大多數散佈在閩南語區內,成為一個個小方言島,三百年來由於人口劣勢,基於溝通的不便,消亡殆盡。有些完全消失,如台北縣三芝的永定腔、饒平腔、彰化縣的詔安腔,嘉義溪口的詔安腔,宜蘭縣的詔安腔。瀕臨消失的有桃園縣八德鄉的詔安腔,西螺的詔安腔。這些碩果僅存的詔安腔方言島只通行於少數家庭,社會上完全不使用,使用年齡偏高,三十歲以下極少會說客家話的。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二住民志上〉,第87-88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