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句老子道德經〉為黃崑林(1957-)於1996年所書,採老子《道德經》帛書乙本之節句重組而成。此作仿漢代簡帛書體,演繹隸書的初期面貌,字體最後一筆的雁尾多拉長並重壓,形成明顯的頓筆,增加字體量感,並形成一種節奏感。排列整齊的字體在大小、高矮上略有變化,筆劃帶有自然拙趣,充滿韻律之美。
本作品譯文:「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是以耳口(聖)人居无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昔而弗始,爲而弗侍也。是以耳口(聖)人之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象帝之先。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耳口(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玄牝之門,是胃天地之根。緜緜呵其若存,用之不堇。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有爭,居眾人之所亞,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善天。貴富而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載營袙抱一,能毋离乎。生之畜之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胃玄德。卅楅同一轂,當亓无,有車之用也。用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臘使人心發狂,五味使人口爽,弄辱若驚,弄之爲下也。」作者款識:「漢代簡牘雖不是名家巨匠之作,然而由此見墨書真跡,形神俱在,充滿血肉與天然之美。歲在乙亥暮秋之夜,書於燈下,黃崑林。」姓名章:「黃」(白文)、「崑林」(朱文),引首章:「自知者明」(白文),另有鈐印:「春常在」(朱文)。
黃崑林長年推動書法教育,曾任桃園縣書法教育學會第4屆理事長,致力於藝術教育與生活美學推廣,民國80年獲頒「師鐸獎」。此作為1996年第14屆桃源美展書法類第3名。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