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臺灣國中生相關社會議題」為《臺灣認同問題》創作過程中作為關於臺灣認同的素材之一,輔助劇情解釋,並於影片中以動畫影像重繪呈現。
中學時期的認同多半來自於同學、偶像,因為與同學相處的時間相較於父母、老師較長,國中生會用各種方式來凸顯自己在同儕中的認同,這時會急欲脫離父母的控制。同學、偶像的認同在這個階段是重要的,也就會有所謂的「次文化」產生,開始會有明顯的個人價值判斷,朝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前進。在這個時期,父母及社會規範有所期待,但國中生有自己的價值觀,便漸漸與父母產生隔閡,造成許多的家庭問題其實更有可能導因於急於表現自我,進而再演變為社會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