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科舉」為《百年補習史》創作過程中作為關於不同時期因應教學政策隨之而興的補習文化與大眾回憶素材之一,並於影片中以動畫影像重繪呈現。
科舉為清代的國家考試制度,而臺灣在清國統治下,亦於1686年開始舉辦科舉,此後一直到1823年,方才出現第一位臺灣籍貫出身的進士鄭用錫,由此可見科舉之路的寒窗苦讀,不一定人人都能功成名就;另一方面,科舉榜單亦開始出現臺灣出身者的姓名,也象徵移民社會的臺灣逐漸透過教育形成仕紳階層。
鄭用錫為清代政治人物,臺灣淡水廳竹塹人,1823年科舉入仕,成為當時臺灣進入清國統治一百餘年來,第一位首次登科的臺灣考生,故而鄭用錫遂有「開台進士」或「開台黃甲」之譽。後鄭用錫官至禮部員外郎,再因功誥授二品通奉大夫,並曾主持當時大甲溪以北唯一一座書院「明志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