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治時期校園衝突

  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日治時期校園衝突」為《臺灣學生叛逆史》創作過程中作為關於日本時代校園衝突的素材之一,包含「南一中與二中、基督教中學對峙」、「第二次台北師範事件」以及「日治時期台北商工事件」等三筆資料,並於影片中以動畫影像重繪呈現。
  「南一中與二中、基督教中學對峙」事件發生於日治時期,當時台南地區本島人所就讀的第二中學校,與內地人所就讀的第一中學校時常發生齟齬,居於劣勢的南二中便時常夥同同在台南的基督教中學校一起對抗南一中──如此分類互鬥的情勢,也代表了當時內地人與臺灣本島人之間不平等的衝突,並具體表現在校園文化中。
  「第二次台北師範事件」起因於日治時期臺灣校園中本島人須向內地人敬禮的不成文規定,令當時的台北師範學校內、臺學生關係緊張;後又因畢業旅行投票過程中,有校方偏袒內地人學生的情事發生,導致本島人學生杯葛旅行抗議,學校因而被迫停課,最終演變成台北師範學校強迫多名學生退學的事件。
  「日治時期台北商工事件」發生於1926年,台北商工學生因在澡堂沐浴時,與幾位日本內地人發生言語衝突,進而演變成互毆,引起一場大騷動,最終導致部分學生受到四個月的緩刑懲罰,後來被拘留的學生在各界奔走下遭到釋放,然而台北地方法院檢察官卻又誣告學生素行不良,導致後續一連串爭論與學生罷課聲援的事件。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 貢獻者
  • 創作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9/04/24
  • 資料使用語言
    台灣
  • 媒體類型
    圖稿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