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台灣青年》雜誌」為《臺灣學生叛逆史》創作過程中作為關於日本時代校園衝突的素材之一,並於影片中以動畫影像重繪呈現。
《台灣青年》為日治時期在日留學的臺灣人所組成之團體「新民會」所發行的機關刊物,由蔡培火擔任編輯。《台灣青年》刊載的文章,初期主要是強調青年人要奮起,努力發展文化,後來開始介紹地方自治與世界殖民地情勢。《台灣青年》在臺灣的學生之中有不少讀者,而其所刊載的文章亦對日後臺灣新文化運動有相當程度的影響,而新文化運動的整體訴求,也可見於《台灣青年》創刊號〈卷頭辭〉所提出的「民族自決的尊重、男女同權的實現、勞資協調的運動」三大目標之中,可謂當時臺灣社會進步啟蒙的代表性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