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黑熊食物_殼斗科植物

  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臺灣黑熊食物_殼斗科植物」為《熊膽熊掌,我所欲也?臺灣黑熊逐漸消失的原因》影片創作與拍攝過程中所蒐集關於黑熊的生存環境及食物來源的素材之一,並於影片中穿插呈現。
  野外的臺灣黑熊超過80%的食物來自於植物。獵捕動物消耗大量體力,相較下植物性食物多且較易取得,因此,為了能更有效地獲得最大能量,黑熊取食的植物種類/部位繁多,包括根、莖、葉與果實;研究人員也曾目睹黑熊啃食咬人貓(全株佈有細毛會分泌蟻酸的植物)的莖葉,對於食物的接受度相當廣泛。在臺灣,低、中海拔山區主要是由樟科和殼斗科組成的森林,這些植物的果實分別提供黑熊夏秋兩季食物。堅果是殼斗科植物的特色,它們的果實為橡實(櫟實),富含高脂肪與能量,幫助黑熊與其他動物能快速累積脂肪抵禦低溫。臺灣黑熊常食用的堅果為青剛櫟、鬼櫟、森氏櫟、狹葉櫟、錐果櫟等等;另外,黑熊也會食用臺灣胡桃。以玉山國家公園的大分為例,該區有一片青剛櫟優勢森林,每當秋、冬大量結果時,黑熊就會被吸引前往參加這場「堅果饗宴」。

基本資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臺北市
  • 撰寫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 貢獻者
  • 創作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03/13
  • 資料使用語言
    台灣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