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撲滅頭蝨報導

  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撲滅頭蝨報導」為《制服與髮禁》創作過程中作為關於不同時代學生校園生活回憶的素材之一,並於影片中穿插呈現。
  戰後臺灣由於衛生環境惡化,不時聽聞校園爆發集體感染頭蝨之情事。頭蝨主要寄居於人體的頭皮及頭髮部位, 蟲卵呈橢圓形,黃白色,通常很難與頭皮屑分辨,牠以膠黏附在毛髮上,經約莫一周時間孵化成幼蟲。頭蝨的傳染大多為頭與頭接觸傳染,是與感染頭蝨者在學校或家中經由團體活動、運動及玩耍而致;間接傳染是使用感染頭蝨者用過的帽 子、髮帶、頭梳、圍巾等。當時常見以DDT直接噴傻於患者頭部除蝨,教育單位為阻止頭蝨擴散與大規模停課,時常三令五申進行頭蝨防治;當時全臺普遍施行的髮禁禁令亦有兼顧頭髮清潔、防制頭蝨的衛生目的。

基本資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臺北市
  • 撰寫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 貢獻者
  • 創作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9/04/12
  • 資料使用語言
    台灣
  • 媒體類型
    報紙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