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客廳即工廠」為《關於那些居家刑具的故事》創作過程中作為關於居家體罰回憶的素材之一,並於影片中以動畫影像重繪呈現當時(1970年代)一般家庭中因為一邊從事代工而造成客廳堆滿雜物材料的景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1960年代,臺灣經濟產生結構性的產生變化,在石油危機、國際物價騰升的大環境下,低廉的工資、不斷擴充的勞動力,使臺灣成為新世界工廠,以代工、製程產業為主的中小企業因而興起活躍,從原本以農業為大宗的經濟模式改為工業為主;到了1970年代,臺灣中小企業更加蓬勃發展、欣欣向榮。
1972年,當時任省主席的謝東閔為了帶動農村經濟,就倡導「客廳即工廠」的運動,鼓勵民眾家庭代工、擴大外銷,也正因為是在此一時空環境背景下,臺灣累積了相當可觀的經濟發展成果,但另一方面,也影響了當時的居家生活品質以及家庭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