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修新竹市志中冊/卷五經濟志/商業/概述,頁1180-1181。
新竹市在清代一直是為竹塹地區的政治經濟重心,商業機能明顯,不僅供應居民消費,更成為附近地區樟腦、蓪草等物資轉運的要站。本市的商業種類以農林產品交易為主,此時期的商業據點,多半是人群聚集的廟宇附近,或是城內對外聯絡的交通要道旁,商店多集中在北門內街、北鼓樓街以及內外媽祖廟口前之騎樓外或路旁。至日治時期本市的商業發展,除了延續清代既有基礎外,因殖民政策的市區改正計畫,以及交通建設的更新等因素,日益蓬勃。東門此時成為日人規劃的機關用地區域,加上鐵道的延伸與車站的興建,東門成為新興的商業空間,商業活動更超越了北門老街,商店屬性也多與農業社會相關的行業為多。
本件內容節錄自《續修新竹市志中冊》,〈卷五經濟志〉,第1180-1181頁。(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民94年)
基於歷史文化之記錄需要不斷延續始能保存,新竹市政府於民國91年動工修纂《續修新竹市志》。延續前作《新竹市志》,續修的內容以民國75年至85年新竹市的各項資料為主,並針對市志有誤之處進行修正補充。續修三冊分卷跟市志一致,兼顧了地方志傳統,文字寫法更符合現代所需,讓有志於新竹市地方研究的新舊讀者,皆能閱讀便利並得到更多屬於新竹市特有的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