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五卷文教志/教育設施/光復後之教育設施/社會教育之設施,頁600-602。
社會教育係化導社會群眾之教育事業也。光復後,本省之社會教育,旨在洗滌往日異族文化色彩,灌輸三民主義,加強中華民族意識,使社會大眾享受社會教化之成效。因此,光復後各縣市將接收之圖書館、博物館、鄉土館等社教設施加以經營外,亦廣建教育館、社教館等加強民眾教育(註二九)。 蓋社會教育事業之內容包羅萬象,舉凡語文、生計、政治、健康、禮俗、康樂、藝術、科學等教育均屬之。本市社會教育之推動,由新竹縣政府設立社會教育股主其事。乃逐漸上軌道,其工作項目主要有通俗演講、新聞及教育影片之公開巡迴放映、舉辦各種藝術及農工商等之展覽會、提倡各種社會康樂教育、出版各種社教刊物、推行國語教育等。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五文教志〉,第600-602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