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五卷文教志/教育設施/日據時期之教育設施/中等教育之設施,頁347-363。
臺灣中等教育設施,肇始於光緒二十四年(日明治三十一年,1898)三月,由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四附屬學校内,附設尋常中學科,四年後改為中學部。光緒三十三年(日明治四十年,1907)五月,臺灣總督府中學校官制實施,該中學部獨立為『臺灣總督府中學校』,其修業年限、學科目、入學資格等,均與日本國內制度相同。翌年,更設修業年限六年之特殊中學制,畢業後得再入高等科,授以實業專門教育,成效頗佳(註四二)。此教育機構雖為臺灣中學校之濫觴,然純為日籍學生而設,非台籍學生之中等教育設施,因此其學則中明示:『中學校之目的,在對內地人男子施以高等普通教育』。此設施全台計二所,一為『臺灣總督府臺北中學校』;一為『臺灣總督府臺南中學』(註四三)。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五文教志〉,第347-363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