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五卷文教志/教育行政/清代以前之教育行政概述/荷西時代,頁106-107。
新竹市位於臺灣之西北部,地占頭前溪下游之新竹沖積平原南半部地域,東接竹東丘陵,西臨臺灣海峽,北有頭前溪環繞,形勢絕佳,氣候溫和宜人,自古為南北往來交通之要道。往昔漢人未入墾之前,為道卡斯(Taokas)平埔族Pocal社(漢稱竹塹社)之活動領域,彼等過著刀耕火種、茹毛飲血之生活,不識文字書算,未受文明之洗禮,以原始信仰為其生活之慰藉。 荷蘭人於明天啓四年(1624)入據臺灣南部,以臺灣為殖民地,進行經濟掠奪。天啓六年(1626)西班牙人亦由雞籠(今基隆)入據臺灣北部。從此西、荷兩國乃分據臺灣南北二部,從事殖民事業之發展。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五文教志〉,第106-107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