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楊氏節孝坊

新竹市志第一卷土地志/名勝古蹟/古蹟/內政部指定的十二處古蹟/楊氏節孝坊,頁413-414。

楊氏節孝坊 第三級 新竹市石坊街四號側

清代台灣的志書中記載,因德行而有賜旌表建坊者頗多,淡水廳志中列女篇共二十一四人,獲旌表者四人。其中最早建坊的是現位於石坊街的楊氏節孝坊。楊氏居娘,竹塹民人林熾妻,年廿四寡,卒年四十五歲。因子德元監生,孫元曾庠生,而於嘉慶廿四年(西元一八一九年),由閩浙總督董教增、福建巡撫史致先、福建提督學政吳樁、福建提督學政吳樁、福建布政使司明山、台灣知府鄭佐廷、彰化知縣吳性誠、彰化縣教諭朱開垣、彰化縣訓導張夢麟等人會街呈報題准建坊,並於道光四年(西元一八二四年)立坊。由現存石枋柱聯「苦雨淒風、未悔當年九死,黃章紫誥、共欽此節千秋。」;「問視樁當婦能代子,栽培桂樹母可兼師」,可以瞭解楊氏守節之苦、和以母兼師育兒以成的德行。 楊氏坊的建造,是新竹地區的第一座石坊,四柱三間三層的建築形制也樹立新竹地區石坊的時代表風格。坊的結構材皆為白色花崗石,額板等雕刻材則為青斗石,外觀以仿木構造榫接處理,柱、斗、簷、坊、雀替等構材無不具備。雕刻主題除蘇武牧羊、以乳養姑的節孝故事之外,並有荷、葵、茶、蘭等「四逸」,及龍、鳳、麟、龜等「四靈」雕飾,造形神態皆栩栩如生,構圖比例亦秀麗出色,深具藝術價值。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一土地志〉,第413-414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