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鄭用錫墓

新竹市志第一卷土地志/名勝古蹟/古蹟/內政部指定的十二處古蹟/鄭用錫墓,頁400-401。

肆、 鄭用錫墓

鄭用錫,字在中,號祉亭。生於清乾隆五十三年(西元一七八八年),卒於咸豐八年(西元一八五八年)。用錫於道光三年(西元一八二三年)中進士,會試第四十一名,殿式三甲第一○九名,清代以台灣為原籍而高中進士,用錫是第一位,因此人稱其為「開台進士」。未中進士前,用錫即已熱心公益仗義輸資,曾參與捐建文廟等工作;進士後留京初任兵部武選司行走,再升禮部鑄印局員外郎,道光十七年(西元一八三七年)因母老乞養旋歸故里。先後因協辦團練,勸捐津米等事蹟,而「功賞花翎」,「給二品封典」。熱心地方倡修橋渡、賑飢恤寒、振興文教等義行,足為鄉里表率,咸豐三年(西元一八五四)漳、泉、粵各莊械鬥,用錫手撰「勸和論」,並親為調解,對地方安定貢獻良多。晚年築北郭圍以自娛,所著詩文論述,時人爭相傳誦,卒後請祀賢祠。 用錫原葬於香山之麓,同治八年(西元一八六九年),遷葬於塹南關外竹仔坑,相傳這塊風水寶地,是由進士好友欽旌孝子李錫金家族所提供,墓為橢圓形墳瑩,墓碑勒石文字為「同治已巳年菊月清賜進士出身賞戴花翎禮部副郎晉封通泰大夫祉亭顯考鄭公墓次男如梁立石」,自分金線起,有頭曲手、二曲手、三曲手,曲手間望柱分別為石印、石筆、石獅。堂地前石象生則依清會典中文官二品之例,有石人、石馬、石羊、石虎各一對,石象生前為半月形兜池墓壟,左側有二曲半規模的后土神位。最外端並立有石筆柱石一對,所刻文字是由閩浙總督王懿得所題。鄭用錫墓背山面水坐東南朝西北,地形居高臨下誠屬佳瑩。墓制嚴謹,各部尺寸俱合丁蘭尺「財」「義」「官」「興」「丁」「旺」等尺寸,墓前石象生係由同安地區打造運來,雕琢手法老成渾厚,顏具藝術價值。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一土地志〉,第400-401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