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紅毛港系統

新竹市志第一卷土地志/史前遺址/遺址的文化系統/紅毛港系統,頁361。

分布於淡水河口至苗栗縣後龍溪口之間的海岸地帶,主要的遺址有台北縣八里鄉舊城遺址、新竹縣新豐鄉紅毛港遺址、苗栗縣後龍鎮白沙屯過港遺址、造橋鄉談文湖遺址。 文化遺物主要是紅色、褐色、淡褐色的夾沙陶。器型為侈口鼓腹的罐形器,口緣通常外侈低矮,少量帶有圈足,通常從頸部以下器身佈滿拍印的繩紋(圖五)。石器的器型簡單,主要有打製石斧、打製石鋤等墾拓使用的農業用具(圖四:2、3),另有石錛、邊刃刮削器、凹石等日常生活用具(註二七)。 這個文化沒有絕對年代測定,不過從器物形制及層位堆積的資料而言可以推知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和中部地區的牛罵頭文化相近,年代大約在距今四千多年到三千多年前之間。從既有的遺址範圍與文化層堆積的厚度,配合遺址內出土的文化遺物而言,這是一個小基的聚落,生業型態以農業為主,但對海洋資源的依賴仍深。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一土地志〉,第361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新竹市政府
  • 貢獻者
    撰稿人
    劉益昌
  • 創作者
    新竹市政府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7/12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政府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