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一卷土地志/災害/旱災及寒害/日據以後的旱災及寒害,頁261-263。
有關日據時期新竹地區的旱災及寒害損失之資料,多已散佚,本志以日據時期《日日新報》的報導為根據,摘錄日據時期的旱災及寒害災情。 一、 民國五年(日本大正五年、西元一九一六年)六月下旬至年底,全省性旱災。根據八月十七日的報導:「日來竹廳農民 耕旱田者大多數向業主辭退田園或求減租,蓋因早季失收,資本虧絀,近又旱害見告,時雨下種,不但晚稻無從插秧,即如地瓜,亦難下種,苦我農民,餒在其中,粵籍農丁,互相告戒,以旱田之有累於身家,爭先入城,妥為運動,欲得一穩水者而後快云。」八月二十日報導:「新竹粟價早季登場時,台斗每石金二圓五六十錢,中間少有頓挫,茲因晚季旱害,商賈居奇,其現下每石漸騰二圓二十五錢云。」難奈旱害之苦,新竹街紳商祈神求雨,並因而獲雨,紳商乃至城隍廟及竹蓮寺掛扁酬神。民國六年元月八日報導:「去年新竹街為旱害祈雨獲雨,威歸神力所致,月之六日午後二時,新竹紳商及直轄七十三保保正等,欲在城隍廟及竹蓮寺懸掛扁額,叩謝神麻云。」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一土地志〉,第261-263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