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一卷土地志/災害/風災和水災/龍捲風與焚風災害,頁252-256。
龍捲風的英文名稱為Tornado,可能是源自西班牙文的Tornar,意為「旋轉」,為一種小型的強烈氣旋,與颱風的旋轉方向一致,在北半球為逆時鐘方向旋轉。其發生往往是由於低層空氣溫度高、濕度重,而上空則存在著比較乾冷的氣流,上下氣層之間,形成急劇的溫度驟減率;於是由旺盛對流而產生極為強烈的氣旋式渦旋,從旺盛發展的積雨雲底部,以強烈旋轉的象鼻狀雲柱之形態,由空中垂向地面,並多伴隨雷電與降雨,甚或冰雹等猛烈的氣象。因此龍捲風大多發生於最易造成上下強烈對流的中午至傍晚這段期間,尤其以下午四~六時之頻率最高;至於發生的季節,則以五~八月份的春夏季節之機會最多。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一土地志〉,第252-256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