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一卷土地志/氣候/概述/氣候的一般特色,頁115-117。
本市位居台灣西北部,面積只有104.0964平方公里,無法形成一個獨立的氣候區,故有關本市氣候特色的描述,常併於整個西北部氣候區內。例如,完成於清同治十年的《淡水廳志》,即曾對包括本市在內的淡水廳氣候,有如下的記載:「…淡處極北,其氣候略同彰化,而異於南部。彰南每多春旱秋潦,淡則春多陰雨,聞雷即霂連旬。偶有晴霽,頃刻復雨。俗謂未驚蟄先聞雷,當陰雨四十九天,占之屢驗。五、六月間盛暑鬱積,東南雲蒸,雷聞震厲,滂沱立至,謂之西北雨。蓋以東南風一送雨,仍歸西北也。此雨不久便晴,多連發三午。八、九月後,雨少風多,其威愈烈,掃葉捲,塵沙蔽天,常經旬不止。惟新莊、艋舺四山環繞稍減。自桃仔園至大甲,則忽特甚,此淡水風雨與南路不同也。淡水天氣較寒,彰南三月輒著輕紗,淡則二、三月間乍寒乍燠,不離薄裘。…九月北風發漸冷,十一二月風愈甚則寒愈烈。間有不甚寒者,是必風過後夜有隕霜,見睍即消,雖寒尚不透體。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一土地志〉,第115-117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