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恆春(一)

恆春鎮是台灣最南端的一個鄉鎮,恆春舊名為琅橋,西元一八七四年五月「牡丹社」事件發生後,欽差大臣沈葆禎受命巡「琅橋」,之後發現「琅橋」四免環山、地勢雄偉,可攻可守,因此地四季如春,而奏准築城設縣治,改琅橋之名為恆春。恆春並無主要產業,農、漁、牧皆有,三面臨海自然景觀優美。本畫作中的拱型城牆應為列居國家二級古蹟的恆春古城,由路面所構築的兩條對角線,將視點集中於直幅畫面中心點的拱門,留白的拱門讓觀者的視線可以穿越,形成深遠的空間效果,前景的樹葉之處線條不規則且雜亂,對比出作者刻意留白的畫面,以及強光照射下樹葉反光的斑斕,而右方垂直及平形的深黑大筆觸,挑動光線的來源。

基本資訊

  • 替代主題
    於屏東恆春寫生
  • 創作者
    楊英風
  • 創作日期
    1955/9/18上午12:00:00
  • 地點名稱
    恆春古城/四季/環山/牡丹社/恆春
  • 緯度
    22.0039482/24.4858/24.3138/22.1766667/22.0
  • 經度
    120.7500153/121.426/121.295/120.8166667/120.7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