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造福觀音

為花蓮和南寺鑄作〔造福觀音〕之原型作品。此尊觀音像的原型仍是來自白衣觀音的造型,以頭部的圓光、身後的背光做為該像的背屏,並採半跏坐姿坐於仰瓣蓮台之上;菩薩的左手捧缽高舉、右手捻指滴露,彷彿是在賜降甘霖滋潤眾生。額前冠飾有一化佛立像,按《觀無量壽經》所言就是觀世音菩薩的辨識所在註;豐圓厚實的臉型,以及悲憫俯視的表情,是該像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神態。菩薩的上身呈肩圓而厚胸,上軀裸露僅披天衣,雙肘各有一道天衣飄帶繞過,若不明者會以為是佛陀如來等像所著的袈裟款式。就該件原型的整體而言,頭身的比例過度誇大於上半身,尤其是肩膀與頭像的部分,事實上這些不但不損該像的莊嚴與美感,甚至相信是作者有意的變形,因為此像在現場被放大至四層樓高,幾乎與雲岡第二十窟的主佛高度無異,為了彌補人類的透視上的錯覺,往往在鉅型作品的上段會被有意放大比例。(摘錄自陳奕愷著〈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人文、藝術與科技—楊英風紀念文集》頁318,2001年12月,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資訊

  • 替代主題
    佛坐像
  • 創作者
    楊英風
  • 創作日期
    1982
  • 地點名稱
    和南寺/交通大學/上段/國立交通大學/無量壽
  • 緯度
    23.8755/24.7923/24.1841/24.7874/24.4037
  • 經度
    121.6/121.003/120.84/120.999/120.68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