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明楸木包鐵鍍銀角葉片摺式炕桌

家具-桌案類-炕桌 桌案的歷史比椅凳來得早。以前席地而坐,無椅而桌几低矮;漢代以後垂足而坐的習慣逐漸形成,稻南北朝已有高椅坐具,桌面亦漸提高,及至唐代出現高形桌,到了五代及宋朝高形桌椅才定型化。由於北方較寒冷而多炕桌,所以矮形炕桌可以在床上或炕上使用。南方雖少用矮桌案,但門廳大圍子床上仍可見,居中擺置,上面放茶具菸具,主人與賓客坐於兩側,其樂也融融。這是名代遺留的矮炕桌,火氣褪盡,古樸素簡,碩果僅存,相當珍貴。以楸木製成色彩淡雅,側面桌緣面板兩端有流星紋,線腳滾邊,含蓄而雅致,腿足的線腳互相呼應,足端的內收小馬蹄相當委婉。桌邊四腳包鐵鍍銀的如意雲頭葉片,斑爛古典益增采華。四支腿足更可摺疊收起,隱藏於桌緣之內而不漏形跡,可見設計得精巧。而摺疊的金屬構建更是別出心裁,值得細細端詳體驗其妙用。

基本資訊

  • 替代主題
    明楸木包角葉片摺式炕桌、明楸木包角摺式炕桌AfinecavedChiuWoodKangtable
  • 創作日期
    明代
  • 地點名稱
    小馬
  • 緯度
    22.9979
  • 經度
    121.316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