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粿印

以前陶器用於印製食品的模型,最常見的是一般家庭用來印製「紅龜粿」的模型,稱為「粿印」。臺灣人把米磨成粉漿之後加以蒸煮,製成年糕或湯圓之類的米食泛稱為「粿」。其中有一種是把這種米食以色素染成紅色,包了餡之後,在模型上印成壽龜的形狀,放在蒸籠裡蒸熟,就成了「紅龜粿」,這件文物就是印製「紅龜粿」的印模。這個印模外型為扁長方形,只有正面刻有龜紋,取其延年的寓意,並施以黑色釉藥,背面沒有印紋。壽龜的頭部由三個圓點構成,身體以三道同心的橢圓形圍繞,龜背中心則刻上一個長六角形,中間寫上簡體的「壽」字,身體的外圍分別刻上象徵四肢及尾巴的簡單線條。(摘自阿嬤石回仔思想起,修訂一版,p.205)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不詳
  • 創作日期
    日治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