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八卷藝文志/藝術/建築/現代建築,頁269-270。
新竹於清初建造城廓並設淡水廳治,從此人口遽增,成為北部臺灣首屈一指之都市,迨清末廳治見廢,新興之臺北取而代之成為政治中心以後,竹塹地方漸趨衰微。近年工商業發達,市況為之趨於繁榮,國立清華大學與國立交通大學亦設於市郊區,而科學工業園區的設置,更使得新竹市朝向高科技集中的科學城發展。 由於都市土地取得不易,為有效利用空間,配合現代建築技術,建築物逐漸向空中發展,建築材料多採用鋼筋水泥,一般住宅或公司行號,多採西洋形式,尤注重通風、採光防火與避震等效果,至於內部構造及裝潢布置,亦多洋化。就形式而言,光復前傾向於歐洲現代建築,光復後傾向於美國及戰後日本建築。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八藝文志〉,第269-270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